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亞洲巡弋_看展心得


1) 展覽中你最欣賞的作品是哪一件?
在這些作品中,我最喜歡莊普的,在一間又一間的舊門與木造牆面中,我們能穿梭在狹小的巷弄中,當我在其中的時候,不禁讓我想到阿嬤家,那樣的場景,比鄰而居的感覺,然後門後方,不是我熟悉的景象,反而是一片白,讓我聯想到已經被拆掉的阿嬤家,只能以我記憶去回憶的地方,看了特別有感觸。






2) 展出四個主題中哪一個主題與作品你覺得最為相符。
隔絕今界  /金善姬 韓國
我覺得這是最相符的,這個主題中的作品給人一種夢境中的感覺,好像到了另一個世界,雖然是我們熟悉的物品,但又似乎不是那麼真實。

3) 請詮釋四個主題之間相互呼應的關係。
四個主題分別闡述了四位策展人對亞洲現今的狀況的不同詮釋,因為身在不同的國家,觀點上或許有所不同,但這四個都是我們和現在的環境所處的潛在問題。

Josef Alber 與 James Turrell

1) 這兩位藝術家各自的創作背景與創作媒介


Josef Alber-
Josef alber是二十世紀最重要之藝術家與教育家之一,無論是放眼現代藝術史,或是從現代藝術教育的發展來看,亞伯斯都是備受尊崇且具有深刻影響力的人 物。 亞伯斯自1920年代初完成德國包浩斯(Bauhaus)學校的課程後即被聘任主持玻璃作坊,隨後又接掌包浩斯最重視的基礎課程,成為首位在母校任教的包 浩斯畢業生,也成為包浩斯在工藝、設計與建築的概念革新與現代化轉向上的主要舵手之ㄧ;1930年代隨著包浩斯被迫解散而移居美國,自此先後在黑山學院、 哈佛大學、耶魯大學任教逾四十年,終其一生致力於藝術教育的同時,也未曾停歇對於藝術創作的探索。
    包浩斯的理念得以在美國發揚光大,繼而在全世界對現代建築與設計產生無與倫比的影響,亞伯斯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在藝術教育方面,長年的教學相長累 積出二十世紀最具啟發性也最著名的色彩認知理論,1963年問世《色彩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 of Color)至今仍被認為是視覺色彩研究的經典之著;在藝術創作方面,由於亞伯斯對材料、形式與色彩的純粹化、簡約化的探索鑽研,使其自1949年起持續 發展《向方形致敬》(Homage to the Square)系列畫作,此系列的典型構圖係畫面上三或四塊方形單色色塊以等距離逐一內縮,平面上的色塊呈現出嚴謹的幾何層次進而賦予觀者三度空間的視覺 感,此系列也成為他最著稱的藝術「標誌」,他探討形與色關係的藝術與觀念對美國現代抽象藝術的發展產生重大的衝擊與影響,開拓幾何抽象繪畫的新領域,也成 為美國「歐普藝術」(OP Art)與「硬邊藝術」(Hard-edge painting)的先驅。



James turrell-
James Turrell是一位以空間和光線為創作素材的當代藝術家。善於將光線「可視化」的裝置藝術家,這位原本是唸心理學與數學的藝術家,透過精密計算與對身體感知的了解,將我們因太過熟悉而忽略的光影變化「具象化」,如視覺戲法般地賦予觀者魔幻的感受
光和空間的互動,以及觀者和作品之間的互動。


2) 這兩位藝術家如何在作品中進行色彩的探究




Josef Alber-
「形式的均衡」
亦可稱為「對稱的均衡」﹝symmetrical balance﹞,是指以中心兩邊,具有相等或相當的視覺量而形成的靜止現象。一般紀念性的建築物常採取對稱的均衡原則來設計,對稱的均衡賦予作品穩重、莊嚴、寧靜的感覺。




James Turrell-
以色彩創作讓人感覺作品有空間感,讓作品富有質量和空間的延伸,但這些卻都只是投影所給我們眼睛帶來是視覺錯亂。james turrell自己闡述:“我將光當作一種材料, 但是感知才是我的媒介。我希望你能看你所看,感你所感。”他希望他的作品可以增強人們的感知,並且將這個感知延伸到一個供人沉思和啟示的場所。


3) 比較這兩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展出方式



Josef Alber-
硬邊藝術(Hard Edge) 產生於50年代中期,試圖用幾何圖形或有清晰邊緣的造型,創造一種新風格和當時流行的抽象表現派相抗衡。他們拋棄抽象表現派常用的色彩明暗對比和有立體空間的畫面效果,代之以重視色相對比和平面感的大色塊。於1959年由美國評論家J .蘭納命名的。




James Turrell-
James Turrell作品挑戰人們快速觀看藝術作品的習慣。他認為觀者在一件藝術作品上花費的觀看時間太短,以致於無法認真欣賞作品本身。變化萬千的光線讓觀者仿若跌入於長日將盡的魔幻時刻空隙之中,讓人暈眩又不由自主地凝神觀看,他曾說:「有時候在觀看某些東西的時候,我會有點急躁。老實說,蒙娜麗莎在洛杉磯展出時,我只看了13秒。但是,你知道的,現在有一個慢食運動。或許我們可以來個慢藝術運動,花一個小時來欣賞作品。」「我的作品是創造一個空間讓光得以棲息,而觀者如何面對這個空間。通常,我們張著眼,卻對光線視而不見,這提醒了我,我們必須要有另一種觀看的方式。」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Jackson Pollock 小組討論


1.Jackson Pollock的非具象繪畫手法是什麼?

美國畫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年)
是抽象表現主義中的「行動畫派」(Action Paining)裡最著名的代表人物。
他受超現實主義和德國現代畫家漢斯.霍夫曼的影響,
主張繪畫的行動要比繪畫的主題或觀念更為重要。
波洛克將沙子、玻璃碎片或其他物品摻雜在顏料裡,成為稠厚的流體,
再以畫筆或一根棒子將它們滴、灑、噴、甩在畫布上,完全摒棄造型和描寫的形式。
波洛克的噴、灑、滴、甩技巧和大膽的素材運用;
但他不贊同過度放肆地重複滴、甩等技法,或摒棄太多造型,
或捨棄其他多樣的呈現媒介或形式,造型就是他的信仰。
波洛克“動態繪畫”的創作過程很奇特,他先把畫布釘在地板上,
然後用棍棒澆上油漆,隨著畫家自己的走動,任其在畫布上滴流,
他說他的創作是潛意識的衝動。
"當我畫畫時,我不知道在畫什麼?只在完全以後,我才看到我畫了什麼。"
他先把畫布鋪在地上,以直覺或偶然因素來表現畫家的下意識,
形成灑滴彩色的作畫方法,大約是在1947年。
他的技術結合了他身體的運動,指他有控制,塗料的粘性流動,
重力,油漆吸收到畫布。它是可控的和不可控因素的混合物。
扔,滴,淋,和飛濺,他會使勁移動畫布四周,
彷彿在跳舞,也不會停止,直到他看到了他想要看到的。
評論家哈羅爾·羅森堡(Harold Rosenberg)曾說:
"動態繪畫"與畫家圍著畫布作畫的動作有關係,
它引起了對繪畫過程的注意,
把作畫過程中留下的潛意識行庶效果作為藝術的創造,
一部分理論家們斷定這是抽象表現主義的一大貢獻。
可是另一位有實踐經驗的畫家說:
“當人們面對畫布作各種滴彩動作時,決不是單純的偶然性動作,
他仍要受到經驗和思考力的制約。”
我們從波洛克這些作品的色彩規律性上發現,
他的滴灑動作並非完全是非自
主的潛意識行為,相反地存在著"構思"的選擇機能。
觀賞他從1947至1951年間所作的抽象畫,
我們會發覺畫家所"構成"的是一種總體均衡的美,
有流動的和諧和自然激情的藝術魅力。

2.請選出Jackson Pollock的一件作品做分析。
(藝術家的生活背景對創作的影響?歷史對於創作者的影響有哪些?以及針對藝術家在創作時的身體狀態等等加以分析。)

Lavender Mist

創作於1950年(滴水期),在水滴和飛濺的混亂組合創建創建圖層
就是以單純的潑墨噴灑模式所製作的,
作品上的潑墨軌跡的多到幾乎無法複製的程度,
很明顯得它所具備的就是以純粹的單一模式所創造出來的抽象表現主義作品,
沒有具備功能性或是批判反思等的藝術目的。


波洛克將畫所產生的氣氛表達到巔峰,技術上在濕油彩溶進其他顏材裡,
畫面佈滿了小小的黑點,散撒在淺暗粉紅上,產生出另一種不可思議的色調,
在隨意的動作中卻被下意識的潛力所操縱,他在畫前的構思是一絲不苟
,刻意的安排,製作時卻是隨意,自由地奔放,讓潛意識掌管,
他曾說:“我在繪畫時也不知道在什麼程度才算完全,
只當我停止動作時,就是這幅畫完全的時刻”。
波洛克畫的精髓是畫的製作過程,是一段經歷,而不是畫的成品。
你可以和這過程起共鳴,感受其經歷,他的畫是一段旅程,而不是旅程的終點。
故此絕不能假造這經歷,最多只有模仿而已。
《淡紫靄》原名《壹.一九五零》
畫的色並沒有紫,而是由藍、白、黃、灰、赭色、粉紅和黑色,
畫右上角的手印,除為署名蓋章的作用外,
最重要的是表達畫的平面性, 是二度空間的概念。

在顏料中加入砂石碎,碎玻璃和鋁碎等材料,
他的滴彩是從美國印地安人的沙畫Sand Painting得到啟迪。
他的手法和藝術媒材使用,拓展蔪新的方向。
用豐沛的活力,抽象的符號,錯綜複雜的構圖,
強勁的線條自由奔放的潑滴,
波洛克溢出了激情、豁達與豪放。

組員心得

純粹的不經意的揮灑,以創造大量的重疊層次,為畫作的視覺目的,而這目的其實很簡單,值得品味的是創作過程的激情,勝過最後的畫面。

抽象的創作通常比較偏向於不假思索,將最原始的情感傳達出來,用最直接的方式述說於畫布上。沒有一絲絲的理性左右創作,一層一層的情緒,用狂野、激情、豪放的技法全然表現出來。

其實jackson pollock的作品最重要的並不是最後的作品本身,而是他的行動藝術,在他創作
時的過程,身體的擺動幅度,顏料的濃稀程度,潑灑在畫布上所造成的視覺衝擊,才是他作
品之中最值得仔細玩味的

在Jackson Pollock的作品中,繪畫的主題和概念並不次最重要的,相反的他認為,在繪畫的
過程中行動與感受才是重要的,不需要過多的規範和拘束,淺意識更能激發他作畫的衝動,
他自在的揮灑讓顏料流下,但卻又賦予了每一滴顏料意義,在畫面中達到一種平衡,他享受
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一

201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這個展覽真的好讓人驚豔!其中不外乎會出現畫技非常驚人的作品,但最令我驚訝的是很多作品都是以意外的手法呈現,利用常人所知道材料去表現,而成果非常完美,嘆為觀止令人震撼。而且還有一個穿著一身粉紅的日本人在現場就畫了起來,但是我看到的時候他已經畫完了。




        整個會場彷彿一個大型交易所,很多人都坐在一個小桌前對著作品議價,而且作品都非常高價。

如果我有錢我想買這幅畫。


        雖然內容非常充實,但是會場實在是太大了,一開始很仔細的看但是到最後都走馬看花,好希望一張票可以玩兩天喔。


山口晃


        山口晃是一個結合日本古典與現代的畫家,利用西方傳來的油畫,利用日本的技法繪製日本傳統題材,並且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自由自在的駕馭時間與空間,乍看之下是傳統日本畫,但其中卻是現代日本才會出現的景象,高樓大廈或摩托車,或是女高中生,這種畫面中的衝突感,還有對於藝術創造的玩樂之心,都是很受讚賞的地方。




2013年11月9日 星期六

原研哉《犬的建築展》-狗兒為建築設計帶來啟發!

         在很多狗主人像要給自己的毛小孩用最好的吃最好的趨勢下,有很多產品紛紛出現,寵物用的蛋糕、旅館甚至專門給狗狗看的電視頻道還有寵物用的紙紮,食衣住行一應具全,照顧的無微不至,而現在連專門為狗狗做的建築都出現了。



妹島和世 ARCHITECTURE FOR THE BICHON FRISE by KAZUYO SEJIMA for BICHON FRISE

原研哉 D-TUNNEL by KENYA HARA for TEACUP POODLE

藤本壮介 NO DOG, NO LIFE! by SOU FUJIMOTO for BOSTON TERRIER

         其中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產品,有的很實用很有趣,也有讓人看的一頭霧水的,但就算真的在家中擺設這些產品後,也不要忘了要時常帶著自己家中的寵物到戶外走走,也許在寬廣的草地上盡情奔跑對他們來說是最好的。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Yohey Horishita

細膩生動的線條、華麗的花紋圖案以及帶點仿古的用色,畫面彷彿呈現浮世繪的感覺,這是Yohey Horishita的作品最令人著迷的地方。


         帶了非常濃厚的東方繪畫特點,作品給人非常柔和卻又不失細膩的感覺,輕柔卻又華麗,畫面中的每一個人或每一朵花都活生生的,好像下一秒就會隨著風擺動一樣。在Yohey Horishita的某些作品中,給人東西合璧的感覺,用東方繪畫的特點複雜的花紋圖案或是仿舊顏色的使用,去詮釋西方的人物或意象,非常耐人尋味




這個長的好像湯婆婆喔。


形部一平

流暢線條所帶來的速度感,亮麗的色彩給人的視覺衝擊。



        在形部一平筆下的每一個角色,看起來都活在未來,強烈的科技感和濃烈的科幻元素,畫面中的人物總是身上穿了很多機器結構,個人風格非常強烈,不難讓人一眼就認出來這是形部一平的作品,而且他筆下的每一個女性,都是豐唇,幾乎沒有例外。另外,他非常擅長使用「相近色輪廓」來描邊,使畫面變柔和輕快,不會有黑邊所造成的突兀感。







Josh Cochran

極線莫斯科車都 Josh Cochran
隨著他筆下的線條變化與運用,帶動觀者沿著錯綜的筆線,四處流竄,斷續銜接著不同角度,五彩繽紛的簡單色塊下牽縈著畫作中的每個角落,就像都市中隨時會有不同的故事,出現在不同的地點。

以上出自dpi121期




josh cochran的插畫作品線條雖然多,人物也刻畫的非常細膩,但畫面卻不會顯得太過雜亂無章,反而帶出了空間感。而藉由色彩的運用,他也把畫面中的氣氛帶出來,也許是孤單也許是詭譎,他也利用線條,把畫面中的每一個部分結合在一起。透過他的筆下,我們也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各種面貌,非常完整且真實的呈現在他的畫作中,以他的方式來說故事給我們聽。



2013年11月4日 星期一

photographer hal _ fresh love




這一系列的照片真實地把現在人們對於愛情的觀感呈現出來,讓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會變質,抑或是追求愛情中那份新鮮的感覺,畫面中雖然看似詼諧幽默,但卻讓人不禁想那種新鮮感真的能永久保存嗎,很多東西都要要經過時間的洗滌才會有那股韻味在的,在輕鬆愉快的畫面下卻非常引人深思。但畫面中他也著實捕捉到了兩人的濃情密意,那種也許只有在快不能呼吸的那一瞬間,眼中卻只有彼此的感動,也照樣真實的呈現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也許在某一天,會有照片中的某一對情侶因為看到這組照片,而打消了分手或離婚的念頭

Julie Mehretu專題

1) 列出對於Julie Mehretu作品的10個觀感

流動的線條 
以幾何形去表達
簡潔明快
循環的感覺 
每一個色塊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巨大的 
反映自己的意念 
層疊的 
整體氣氛的營造 
亂中有序

2) Julie Mehretu 用哪些創作媒介以及哪些手法進行非具象創作

創作媒介_
黏貼 
筆觸 
線條 
色塊 

創作手法_
用結構去表達畫面 
重組空間 
在畫面中營造空間感

3)選出Julie Mehretu 的某個系列作品做深入分析與探討,至少5張圖







When Dawns Were Young

從畫面中我感受到一種高人口密度人群聚集的感覺,而每個畫面皆是代表一個不同的空間,也許是運動會場或是捷運出入口,讓我有一種擁擠感,而線條也有一種人在流動的感覺,絕非停滯不前,彷彿有個人曾經從這裡走過或存在過的感覺。

4)課堂上的六支影片中,哪幾支是令你們感到最有收穫的,為什麼?

分工與布展的那一段影片
一個作品除了藝術家的盡情揮灑外,還要有很多幕後的工作人員的協助,才能使一件作品能夠保存,在世人面前展現出最完美的一面,如果缺少他們,是沒辦法如此完美的呈現的。